《
达文西密码》的问题却是:既想挑战信仰,却又缺乏信史的考据,作者有科学论证的包装,没想到自己却制造了一场新的迷信。想求证耶稣是一个凡人,不是不可以,在丹布朗之前,许多人都在做。《
达文西密码》故事的重心,在於「郇山隐修会」(The Priory of Sion)这个组织,因为作者说这个组织成立於十六世纪,一直保护 耶稣後裔这个绝密,并指科学家牛顿和小说家雨果都是会员,事实上这个组织却是六十年代一个法国人的伪作,连BBC也上了当,以此为本拍了一部纪录片,《圣血圣杯录》以讹传讹而大事渲染。如果这个组织是假的,则有如楼厦的地基是一片浮沙,《
达文西密码》也是满纸胡言,且不论其他托伪之处,如苏格兰爱丁堡的罗思林教堂(Rosslyn),不是甚么「玫瑰线」(Rose Line)谐音,而是苏格兰词「山」(Ross)和水(Lynn)的合称一类小谬误。
对於《最後的晚餐》的解读,指坐在耶稣右侧的就是他的情人,反而无伤大雅,因为这只是一个观点。《
达文西密码》把观点、事实、想像交相拌杂,编造了一堆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沫。这就不止一部虚构的小说(Fiction),而是一个谎言(Lie)。
区分小说和谎言,在於作者的诚意。因为事关信仰,影响重大,教廷要求电影在前头加上声明:「本片故事纯属虚构」,有如香烟包上加上「吸烟危害健康」,完全合情合理,然而作者和编导却一口拒绝,这就显示了阴暗的动机。把利益置於公义之上,在资本主义世界也经常发生,但对於耶教文明的国本问题,小说作者和电影公司却如此寡廉薄恩,唯利是图,以颠覆为乐,是太过份了。
根据民意调查,有七成美国民意认为小说的结论是真的。耶稣如果是人而不是神,其实与释迦、孔子、老子一样,不代表其信仰价值观在一夜之间破产,但《
达文西密码》举证不足,歪曲事实,又不肯一再申明是小说家的奇想虚构,当「反智」渐成一种普世现象,大众的思辩能力薄弱,东西方之间只有程度之分,并无本质之别,则一部小说成为灾星,预示了一个乱世的降临。
离经叛道的文艺先行,打破信仰,重建秩序,为一个动荡的世纪吹响号角,二百年来已屡见不鲜。十八世纪卢梭的《忏悔录》和社会契约思想,引爆了法国大革命,预示了拿破仑登台;十九世纪末布兰史托克(Bram Stoker)的《吸血殭屍》与佛洛伊德心理学与列宁的革命论说一同面世,登场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共产主义。《达文西密码》的破坏力远远更为严重,揭幕的二十一世纪到底是甚么?是核战还是世界的毁灭?蒙娜丽莎的微笑,是不是一首密码中的挽曲?